返回上一页

您所在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第四届西部材料大会—纳米材料论坛部分报告速览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22-09-07浏览量:2905

报告人1.


图片


董帆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报告人简介:1982年生,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博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近5年已在包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ACS Cata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Science Bulletin, Materials Today,Nano Energy,Journal of Catalysis和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所有论文被SCI引用29000余次,5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H指数为91。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副主编,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Materials副主编,Sci. Bull.、ACS ES&T Eng.、Chin. J. Catal.等多本SCI期刊的编委。入选中组部国家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9年),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18-2021年);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国际论文奖(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金奖(2020年),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二等奖5项。

报告题目:环境与能源光催化研究进展与挑战

报告摘要:1、研究背景

                 2、环境与能源光催化研究进展

                 3、原位表征研究方法

                 4、环境与能源光催化的未来挑战


报告人2.


图片

徐晶  广西大学  教授

报告人简介: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天津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工业催化剂全生命周期动态构-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在碳基资源催化转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18项科研项目。获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庄长恭化学化工科学技术进步提名奖,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类)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9件;出版著作2部。

报告题目:COx加氢催化材料活性位调控与应用

报告摘要:COx可控转化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和工程开发对能源化学工业非常重要。该类催化剂活性相结构是经活化或诱导产生,其结构在反应中受外场影响(高温、高压、活化/反应气氛等)实时发生动态变化,而且催化剂活性相在空气中不稳定。报告以开发高性能COx可控转化催化剂为主线,围绕“催化剂活性相动态演变规律”以及“导向性调控催化剂活性中心”这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发高性能COx加氢催化剂。以COx加氢制烯烃催化剂为例,首先发展了构建高温高压条件下COx加氢催化剂生命周期(活化、反应、失活和再生)动态构-效关系新方法,解析反应中的活性相,揭示反应机理;然后基于活性相和反应机理研究,对COx加氢制备烯烃催化剂活性相进行导向性合成;最后对优选催化剂的活化和失活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催化剂-反应器匹配技术进行工业化探索。


报告人3.


图片

唐聪明  重庆理工大学  教授

报告人简介:“精细化工与绿色催化课题组”负责人,主要从事生物质及其衍生物的催化转化制备高质精细化工产品的基础及应用研究,重点攻克工艺中“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在乳酸转化制备生物基化学品如2,3-戊二酮、丙酸、丙烯酸、乙醛及1,2-丙二醇等形成了研究特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如Journal of Catalysis、ChemCatChem、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Catalysis Communications、Catalysis Letters、Green Chemistry、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化工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率领的课题组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一般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1项,校级创新团队项目1项、横向课题4项。

报告题目:缺陷化MoS2纳米片的构筑及其选择性催化C-O键断裂

报告摘要:乳酸分子中同时含有羟基和羧基,实现选择性加氢脱氧制备丙酸目前仍面临严峻挑战性。本文从缺陷化提升乳酸选择性吸附角度出发,构建了缺陷化的纳米二硫化钼催化剂及研究了乳酸吸附催化作用。从实验和DFT理论计算揭示了C-O键断裂及重构规律;发现缺陷位点,特别是硫空位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既可以选择性吸附C-O键,又可活化氢分子。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96.8%的乳酸转化率和93.3%的丙酸选择性。


报告人4.


图片



孙立东  重庆大学  教授

报告人简介: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研究,专注于限域空间表面改性与功能化应用。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71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包括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等;近5年,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5项、已授权10项,申请PCT国际专利2项;超细管改性技术应用于体外诊断高性能采样针,实现进口替代并完成装机1000余台,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杰出青年学术成就奖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入选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报告题目:多孔金属微通道表面纳米涂层技术与应用

报告摘要多孔金属由体相内部大量弥散分布、相互连通的三维微通道构成,其具有比重小、比强度高、比表面积大、透气性和能量吸收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土木建筑、化学与环境工程等重要领域。针对多孔金属内部微通道表面改性,可起到降低流阻、增大通量、提高比表面积等重要作用。然而,其内部微通道细小、狭长、无序的三维结构造成了内表面改性的难题,涂层均匀性和浸润性更加难以调控。本报告将探讨渗透电化学阳极氧化原理,并利用渗透阳极氧化法在多孔钛内部(孔径范围0.5~100μm)调控二氧化钛纳米管涂层,探索其在油水分离、液流电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5.


图片

徐朝和  重庆大学  教授

报告人简介: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3月加入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1年3月晋升为长聘制教授。当前主要从事高性能金属储能电池材料制备科学及工程化、固态金属电池技术以及碱金属负极界面电化学行为调控等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项目等各级项目十余项;迄今已在包括J Am Chem Soc、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Nano Energy、Sci Bull、Adv Sci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论文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2件。

报告题目:面向固态电池应用的复合金属锂负极及电极界面调控

报告摘要: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达到现有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2~5倍, 且有可能从本质上解决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要想实现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这一颠覆性技术,解决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及其引发的固体电解质穿刺、界面剥离及阻抗增大、体积膨胀等问题,显著提升锂负极的可逆容量(目前技术通常<1.0 mAh/cm2),成为固态电池实用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挑战。因此研发兼具高容量、无枝晶和低体积膨胀率的复合金属锂负极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争相攻破的前沿课题。鉴于此,我们通过利用锂镧锆氧(LLZO)固态电解质易形成憎锂性的碳酸锂层的不足,研发了系列具有优异空气稳定性的界面改性涂层材料,成功地将固态界面电阻最低降至1.5 Ω/cm2,空气中搁置72~240小时后仍低于6.0 Ω/cm2,为解决高性能固态金属储能电池中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界面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基础。此外,我们还发展了系列复合金属锂负极的构建策略,开发了多种锂合金、氟化锂、金属锂等为重要组成成分的多元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实现了枝晶生长抑制、体积效应控制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并系统的采用谱学技术、结构表征技术和相场模拟,证实了复合金属锂负极对锂枝晶、孔洞和死锂形成的良好抑制功能;进一步构建的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能够稳定循环超过500次、容量保持率>80%。


报告人6.

图片

接文静  四川师范大学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接文静,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香港理工大学。2015年加入四川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二维材料制备及基于二维材料光电器件的研究。目前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Angewandte Chemi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Nano Energy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Google学术总被引用次数2200余次。2019年获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2021年入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和多个省部级项。

报告题目:基于二维层状材料阻变性能研究

报告摘要:二维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而得到广泛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二维材料被证明可以实现稳定、优异的阻变性能,如过渡金属硫化物二硫化钼,氮化硼等。但二维材料的阻变性能、阻变机制以及阻变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我们课题组研究了很多二维层状材料的阻变特性,包括WSe2,InSe,GaSe等。最近我们研究发现,通过水热法制备的二维层状BiOI纳米薄片可以实现优异的阻变性能(Ag/BiOI/Ag),包括超低的SET电压(~0.05 V)、高的开关比(105)、良好的保持特性和循环特性。基于该阻变器件还可以实现诸如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和成对脉冲促进等突触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石墨烯/BiOI/Ag能够在光刺激下实现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换,以及实现光控制的“学习-遗忘-再学习过程”。


报告人7.

告人7.

图片

郑勇辉  华东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研究员课题组,奥地利科学院材料研究所博士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存储材料与器件的性能与微观结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IEDM, VLSI,Nano Research等微电子器件领域会议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在第十四届欧洲电子显微学大会(MCM)介绍存储器件研究成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扬帆计划项目、重庆市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

报告题目:Atomic scale phase transitions of new storage materials

报告摘要: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mass information storage, new type memory technologies have long been the hot research topic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With the continuous reduction of device size, the small structure change of storage material at atomic scale will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evice performance.  It is very crucial and challenging to intuitively obtain the atomic local structure and the dynamic change process of the atomic arrangement in the storage material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structure regulation of the storage material and th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the device unit.  In this talk,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new storage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S-TEM), especially some complex phase transitions in storage materials.